為何三國人物都有字:??的用意是?
為何三國人物都有字:??的用意是?
為何三國人物都有 字:??的 用意是?
例如:
1.關羽 [字:雲長] 唸:關雲長
2.張飛 [字:翼德] 唸:張翼德
3.劉備 [字:玄德] 唸:劉玄德
4.豬葛亮[字:孔明] 唸:豬葛孔明
5.曹仁 [字:子孝] 唸:鬼神曹子孝
.....等
這些 字號 用意是什麼?
追蹤 4 個解答 4 檢舉不當使用
最佳解答: 古代的人幾乎都有字,不是只有三國時代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A1%A8%E5%AD%97
表字,又稱字,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名之外,為自己取的與本名意義相關的別名。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,本名反而隱沒於世,稱為「以字行」,如孟浩然,名浩,字浩然。
簡介
根據記載,古時男子20歲行冠禮(日本為元服禮)時取字,女子15歲及笄(日本為裳著禮或鐵漿禮)或許嫁時取字。如項籍字羽,孔丘字仲尼,司馬遷字子長,李白字太白。
字與名通常有關。如杜甫字子美,甫為古代男子美稱;韓愈字退之為互補;杜牧字牧之為相似;王維字摩詰為欣賞佛教人物維摩詰而名。另外,亦有將伯、仲、叔、季加於字中表以示排行,如孫堅四子:孫策字伯符,孫權字仲謀,孫翊字叔弼,孫匡字季佐。
根據《禮記·檀弓》上的說法,在人成年後,需要受到社會的尊重,同輩人直呼其名顯得不恭,於是需要為自己取一個字,用來在社會上與別人交往時使用,以示相互尊重。因此,古人在成年以後,名字只供長輩和自己稱呼,自稱其名表示謙遜,而字才是用來供社會上的人來稱呼的。
北齊的顏之推認為,人名是區別彼此,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的。大部分人的名與字在意義上都是有關聯的,如岳飛字鵬舉。
字起源於商朝,盛行於周朝,後來形成了一種制度。直到近代仍然被許多知識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,如胡適字適之,孫文字載之,毛澤東字潤之。現代則已經很少人使用了,但中國人口現有十三億,同名同姓發生率過高,有一些人提議恢復表字制度。
字也有一言字(如項籍字羽)跟三言字的形式(如李建成字毗沙門)。最多的是兩言字。
字的構成的一些形式:
•在字前加男子的尊稱「子」字:如公孫僑字子產,杜甫字子美。
•在字前加排行字表示排行:孔丘字仲尼;也有只以排行作為字的:如劉邦字季。
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,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,還我劉玄德,劉玄德入贅孫權妹,曹操,張飛,炎亞綸 劉玄德,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是三國演義第幾回,劉玄德入東吳進贅
優質購物網站
- May 16 Mon 2016 17:21
《劉玄德》 為何三國人物都有字:??的用意是?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